專訪102學年度優良導師 - 生科系 徐于喬老師

讓學生自由選擇,提供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

 

-生科系徐于喬導師

  徐于喬老師是第一次擔任導師,即榮獲「優良導師」獎座,徐老師謙虛地強調,是因為剛好帶的這批導生都相當優秀,也都很貼心,且許多熱心的同事與導師群的幫助下她才有機會榮登優良導師寶座。而徐老師也表示,她都是照著「導師工作坊」的建議去做,尤其是選課部分,老師很認真地研究,若學生沒選到想選的課該如何補救,可見老師如此用心地在為學生著想。

 

 image

 

用盡辦法陪學生渡過難關,「優良導師」榮譽,實至名歸

  聽著徐老師娓娓道來輔導個別學生的經過,不難發現,徐老師非常願意花時間在學生身上,從剛帶導生時,即一一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學生個別學習、生活狀況與需求,並且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想盡辦法為學生尋找週遭任何可用的資源,包括向系主任、總導師、系上經驗豐富的老師、心諮商,及其合作的精神科醫師等諮詢輔導策略,並與家長晤談溝通等,用一切方法來幫助學生渡過難關。而同學之間發現任何一位同學出現問題時,也會第一時間趕緊通報導師,導生組並會互相討論想辦法運用團隊的力量來幫助有問題的同學,顯見導生組的深厚情誼與凝聚力。

  徐老師表示,多傾聽,多認識、觀察每位導生,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讓他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即時反映;若一時無法解決,老師也會和同學一起去尋找方法。

 

讓學生寫下對自己大學四年的夢想與期許

  大一導生進入學校時,徐老師即讓導生在卡片上寫下未來這四年大學生涯的夢想,計畫完成哪些事等,等到大四過後,大家再相約回來看看夢想實現了多少,即使到大四時已非徐老師的導生,但這份互相熟悉的情誼一旦建立後,就會永遠存在,FB社團與Line群組的聯繫也會一直在。這樣會讓大家願意回來再聚聚聊聊,分享已完成的夢想。

 

 

樂於與學生分享一切,教學相長

  提及與導生的互動,徐老師說她不認為當老師就什麼都比學生懂得多,而是她比學生們較早進入這項領域;若發現任何新知,生活中的大小事、或經驗,都很樂意與學生互相分享。而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們也熱於分享他們所見所聞。同時,徐老師隨時以FBLine與學生保持密切聯繫,而學生們也知道,只要老師沒課,就會在實驗室,學生可以很容易在實驗室找到老師聊聊近況。

  在實驗室一隅,徐老師設置了書櫃,有些實用的書籍開放給同學借閱,並開放實驗室讓學生K書使用,也讓大一導生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請教實驗室的研究生,包括微積分或化學等基礎科學,讓彼此可以教學相長。導生很喜歡來老師實驗室坐坐,也會參加實驗室研究生定期舉辦的球賽,這是實驗室紓解壓力的方式;若導生或研究生最近很忙,導生和研究生間也會互相送宵夜為對方加油打氣呢。

 

從服務學習,讓學生自由選擇及規劃,幫助學生擁有深刻學習經驗

  而在談到服務學習的規劃,彷彿是學生的探索之旅,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學生與徐老師都很有成就感。徐老師首先會讓同學進行小組的充分討論,讓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機會,學生總是有許多的夢想,天馬行空,包括自行車環島、爬玉山或去泰國等,而經過一番熱烈討論後,大家就會發現,有些是有安全上考量或不可行的,例如爬玉山,若有些同學有高山症,或體力不佳,就無法一起參與。學生們覺得應該得先爬陽明山加以訓練後才有可能;另同學發現學校週遭有許多公益團體,或許可以接洽前往服務學習,經接洽後,才發現有些機構需要的是受過訓練的義工,例如導盲犬協會,需經過培訓並與導盲犬互動一段時間建立信任關係後,才能從事服務;有些課輔或育幼中心則是需長期的陪伴,例如陪伴學童從小一到小六,而非短期服務1-2學期。同學們在接洽機構前,徐老師會先幫導生了解並篩選一些適合的服務機構,再由同學討論決定,進行接洽;雖然有些機構會拒絕,但徐老師提醒學生,並非每個機構都願意提供服務學習的機會,且需分析了解對方拒絕的原因,了解自己是否可能克服;如此,也是一種學習經驗。

 

學生學習動力讓老師引以為榮

  經過導生組一番熱烈討論後,導生決定從事淨溪的生態環保工作,在台灣的北(台北)、中(台中)、南(台南)採集當地魚種,一方面以了解原生魚種基因型的改變與演化的關係;另方面由於這幾年政府進行魚苗放流,而幼小的魚苗不易辨認出是哪一魚種,貿然放生於不屬於其區域的溪流,易導致生態浩劫。因此學生們從學習釣魚、收集溪流的魚種來進行觀察與研究,並以淨溪的方式給原生魚種生存的空間。這個活動學生們花了許多時間在行前的準備與規劃,包含自發性上網蒐集資料、學習新知,包括需用何種釣竿、魚餌選擇、上哪兒買釣具等,從多方嘗試中學習方法,並對照圖鑑,諮詢專家朋友,進行小組討論,閱讀相關知識及資料的整理等。過程中,徐老師也邀請了解生態的同事或朋友協助教導學生辨識魚種,傳授溪釣的方法等等。而學生他們自規劃活動至分組拍攝影片,最後以故事性的劇本方式將各片段串連成影片;這樣的學習動力讓老師相當驚艷。在影片後製的期間徐老師並灌輸學生音樂著作權的概念,由同學自行寫信予音樂公司取得音樂的授權使用。在徐老師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於學生自發性學習動力與表現,引以為榮。

 

幕後重要推手,用心一步步協助學生完成目標

  整個服務學習,雖由同學自由選擇決定,但過程中徐老師扮演相當重要的推手角色,一步步協助學生從做中學,順利完成目標,包括徐老師透過關係轉介請來「志氣」的副導演為同學們教導拍片及分鏡的用法;以及老師先行勘察溪流,請當地從事生態的人協助找尋緩流區,以維護同學的安全;並進行試釣,確保能釣得到魚,以免學生感到挫折;學生出隊時,老師並邀集幾位朋友同行,以確保學生在溪流釣魚時的安全;可見老師不僅願意北、中、南跑透透帶領學生從事服務學習,行前老師也花相當多的心思、時間做了許多準備工作。而在完成錄製影片後,也意外發現導生組中一名同學有配音的天賦呢。之後導生回顧討論中表示,當時為節省經費而住同學家以解決住的問題,因而增加了徹夜長談的機會而增進了不少導生組的情誼。同學藉由這次服務學習也了解到,要達到這些夢想,眼前就需先規劃一步步完成哪些事,才有可能達到目標。

 

鼓勵學生了解自己,找到未來

  提到對學生有何期許,徐老師表示,每人都有其特質與專長,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想走的路、更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專長與興趣,再決定要做什麼。毋需活在老師或家長的期許之下,這樣工作或求學的壓力就不再是壓力,而是一種樂趣。也鼓勵學生不要太早受限於所學的科系;鼓勵同學多看、多接觸、多學,不需要太早定型,也許業餘的興趣也可發展成未來的專業,使人生過得愉快。

 

感謝導師生活動,有助於凝聚師生感情

  徐老師提到,開學後剛開始接觸新導生的那一學期是最重要的時機點。若可以多一些小組課程用來認識、了解導生,也讓導生彼此互相熟悉,拉近導生組的距離,建立導師生感情,是最好不過的。但若這段時間安排了許多活動像是參加校級演講或是全班性的活動不免有些可惜。在導生組熟悉後再參加校級演講,有助於同學間自然互相分享心得與討論。徐老師感謝生科系給她這個機會擔任導師,也特別感謝所有為導師課程及導師生活動默默付出的同事與學生們,讓導師生感覺他們是在一起互相學習成長、有凝聚力、可以彼此信賴依靠且感情非常好的一群人。

 

  有這樣的導師生組在陽明,真讓人嚮往又羨慕,直覺得陽明是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呢!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