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學年度優良導師專訪 系列三 — 醫學系 陳美瑜導師】
陽明校友,承傳昔日導師的愛與溫暖
100年10月31日下午一點,醫學系陳美瑜導師不緩不徐來到醫學館四樓學務處會議室。陳老師面帶微笑的說:「上午剛開完系所會議,下午兩點要去行政大樓開另一個會議,所以利用空檔時間來學務處受訪」,感受到陳老師身兼多職的忙碌!儘管專訪時間不長,但在聊天過程當中,陳老師依然溫柔、開朗、詳細地分享她擔任導師的心路歷程!
陳老師微笑地說:「我也是陽明畢業的,所以是導生們的學姊!」陳老師畢業於陽明大學,是第七屆醫學系校友,對陽明大學有著很深厚的感情、以及許多美好的回憶。陳老師說:「以前的陽明大學導師制度是大班制,一個班級有兩位主導師,規劃籌備班級活動、凝聚全班向心力、關心學生的需要;另外有四位副導師,協助主導師一些輔導作業與行政工作。」陳老師聊起過往學生時期的回憶時,臉上洋溢笑容與滿足!陳老師說:「我當學生時,導師常舉辦很多班級活動,同學之間的互動很頻繁,所以師生感情很融洽、很有向心力!我的導師常給我鼓勵與幫助,讓我在大學時期有段很愉快的回憶,因此,現在我自己擔任導師,只是將以前導師所給予的恩惠與祝福傳承給現在的導生,讓他們感受愛與溫暖、接納與尊重!」陳老師在分享時,讓人感覺親切、平易近人、沒有距離,好像和一個好朋友在聊天一般。
真心關懷,成為導生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過去雖然擔任過研究生的導師,陳老師擔任大學部導師的年資並不長,今年榮獲「優良導師」,陳老師感到非常意外。陳老師謙虛地說:「學校有許多很資深也非常用心、關心學生的導師,我只是做導師該做的事。」
對於陽明大學小而美的新導師制度,陳老師給予認同,因為這樣的安排能讓導師與導生之間的感情較深厚、關係更緊密;陳老師說:「每一位導師對學生都具影響力,絕不可忽視這個力量!我與導生的相處方式,是輕鬆地作自己,真實地分享自己的想法、真誠地與導生們互動,唯有如此,才能產生最真摯的情感。」當任何學生有困難時,不管是不是她的導生,只要來找她幫忙,她都會給予協助與輔導、提供參考意見,有時候導生在遇到感情上的困擾、情緒上的問題、或生活上的難題,即使在晚上,都會打電話給她,讓她感受到她和導生之間存在有深厚的友誼,心裡感覺很踏實、很開心。在擔任導師期間,陳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一位自外地來臺北讀書的導生,有一次發生急難事件,非常惶恐、著急地打電話給陳老師、找她討論因應的措施,事情結束後,這位學生寫信給她,表示在陽明校園裡,陳老師讓他有「家」的感覺。這位學生畢業後,依舊記得寫卡片給導師,讓陳老師感到很窩心、也很開心!「和學生保有真實的情感,感覺真的很幸福!」「與導生相處沒有什麼秘訣,就是和學生做朋友、和他們搏感情」,陳老師再次強調把學生當作朋友、自在輕鬆地相處,傾聽導生,讓學生有事情會想到找老師談,讓學生信任老師、對老師有安全感,這就是陳老師給導師們的建議。
志工服務,導生人格特質的催化劑
對於學校推動的導師課程結合服務學習,陳老師也表示贊同,因為看見這樣的學習對導生有很大的幫助。陳老師說:「陽明大學的學生,很多人的家庭環境相對較為優渥、命都很好,所以比較不知道人間疾苦,比較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透過服務學習,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去體會較弱勢的人事物,藉此有所體悟與成長。」
在導師服務學習課程中,陳老師和導生們一起討論要去服務的對象與機構,放手讓導生去規劃、去嘗試、去執行,上學期導生組曾經到弘道老人基金會陪伴老人、讓導生學習如何與長者互動;到社區活動中心服務里民、準備才藝表演活動讓里民觀賞、學習如何與人相處。下學期導生組則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的兒童癌症病房關懷病童,教導病童功課、帶領勞作與玩遊戲活動,學習如何將歡樂與愛帶給病童。在志工服務的籌備過程,導生之間可以學習團隊合作、溝通表達能力與人際互動,也可以增進彼此間的感情。在志工服務過程,可以體會社會中弱勢族群的心情與需求,培養同理心與體貼心,對導生個人的人格特質與未來就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陳老師表示,在台北榮總病房服務過程中,曾經有些導生遲到,因兒童癌症病房有安全考量、出入人員控管,所以學生的遲到造成院方的困擾,陳老師就帶著導生向院方道歉,學習做錯事情先道歉,而不是漠視錯誤或以藉口理由敷衍了事,而這件事情的發生,也讓陳老師做了一次機會教育,期望導生能建立守時的好習慣。此外,藉由服務學習活動的觀察,陳老師更在反思時,與導生談到建立兒童病房志工服務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的重要性,讓導生們瞭解準時到達、換證報到、穿著志工背心、消毒清潔、與兒童初次見面打招呼的方式、服務注意事項等等,都需要細心規劃、用心做事,讓被服務的醫院病童受到最好的對待,讓學生的付出能成為對方真正的祝福!
陳美瑜老師 帶班心法小撇步
1.理念:
真實作自己,真誠與導生相處。
2.行動:
●輕鬆自在的作自己、自然和導生相處
●和學生做朋友
●傾聽導生的想法、尊重導生的意見
●帶領導生一起做服務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