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Google  

專訪97學年度優良導師

優良導師專訪


【97學年度優良導師】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 程樹德老師

 
image
培育學生對學問的愛好、對道德的堅持、對國家的忠誠、對鄉土的保護 - 生科系 程樹德老師

生科系程樹德已擔任了10年導師,曾任醫學系及生科系的導師,今年擔任生科系一年級及三年級的導師,特別的是,程老師創設陽明大學蝴蝶園,不僅培育同學以愛孕育生命,更是從中教導學生生態保育的觀念,他謙和又熱情的態度,讓學務處的四方空間也隨之活絡了起來,這場專訪,就從親切的問候開始。

問:擔任導師的10年中,您的心路歷程及其中的酸甜苦辣?
答:其實當導師是一件快樂的事,喜歡當導師的人除了喜歡教導同學知識外,更 喜歡與同學接觸。因為當導師其實是讓「老師」這個角色最容易被滿足的。當我聽到學生申請到目標學校,功課有所進步,或偶爾打電話或回來看我,讓我知道他的近況,這就是最好的回饋。

問:擔任導師的過程中,是否有經歷過很大的挫折?
答:沒有。因為師生間的關係不太有強迫性,不像是父母親對子女,期待關係是很高的。我們當然希望學生在道德上有所長進,但他若聽不進去,也只能用勸勉的方法,不要用「威權」的方式,畢竟他已經是大學生了,他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問:帶領醫學系學生跟生科系學生有何不同處?
答:這兩系職業的要求不同,醫學系學生的未來生涯較固定,在生涯輔導上較不需操心,「培育品格」是比較需要關注的;而生科系的未來較多元,在課業輔導上需花較多心思。

問:您創設陽明大學蝴蝶園的心得與未來發展?
答:感謝吳妍華校長、許萬枝副校長、姜安娜學務長、魏燕蘭總務長的幫忙,讓我可以有這塊地方建立網室。蝴蝶園空間不錯,一個半自然半人工的地方,有很多蜜源,又不會太暴露於太陽之中,在這裡,蝴蝶可以交配產卵,與自然環境相互撘配。而我從小就喜歡蝴蝶,這也是我讀生命科學最重要的動機。我認為蝴蝶園可以引導學生一個全新的觀念,讓學生了解台灣就有很好的天然環境,可以自己做研究保育,不需外求研究題目,本地的材料就很有價值,這也是促使生科系的學生往本土教材、生態保育及環境維護的方向前進的誘因,且做好環境維護及水土保持,天災來臨時就比較不容易發生山崩、土石流。在服務學習上,我們會持續做蝴蝶園這個主題,現在雖是秋冬,仍然要繼續種蜜源、食草等紮根的工作,至春天時就可以設計各種實驗來做。

問:帶領大一學生與大三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何不同?
答:差別很大,大三學生開始要準備自己的課業,未來的事業,態度比較沉潛;大一學生則較浮動,看到什麼東西都很新鮮。大三的重點在課業指導,大一的重點則放在培養他們互助合作、生活能力及道德方面。

問:您認為生科系的導師制度運作情形如何?
答:生科系的課程設計是有制度的,每一班有六位導師,其中一位擔任主任導師,負責協調,其他老師則配合,這樣照顧學生較細緻周全,大約一至兩週就可以記住全部學生的名字,接下來就可以進入互動熱烈的狀況,擔任生科系的導師稍微有點辛苦,因為要固定上課,指導他們作共同的研究,自己親身投入很多時數,有時還要自己帶他們去玩,但收穫很多,一批學生跟著我們,就如同我們的小孩,我們可以持續關注他們,這種關係是一般的課所得不來的。

問:您認為導師新制前後帶學生的差別?及對現行導師制度的看法?
答:導師新制較具結構,雖加重老師的責任,但對全校學生大有好處,之前的導師制結構較鬆散,老師帶學生的方式很自由,但我那時花在帶導生的時間不多,見面時間也不多,雖然師生關係也不錯,但相較之下則比較不深入。

問:對學務處現行所推行的服務學習制度有何建議?
答:我非常肯定服務學習活動,同學在服務學習的前後是有差別的,服務的經驗與感動會存在同學的心中一輩子,雖然做服務學習的確要比之前花較多心力,但對導師生來說不算很大的負擔,因為是直接進入套好的模式中運行。

問:今年獲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對這樣的制度有何想法或建議?
答:我很高興也很肯定有「優良導師」這項制度,這是很大的精神獎勵,自己的辛苦若能獲得同儕及領導們的讚許,是當老師的一個榮譽,一個人努力工作最大的快樂及獎賞。

問:您是否願意分享任何話及經驗,激勵老師們有更多的投入在學生輔導上?
答:當老師最大的快樂就是激勵下一代的人才,如果學生才德兼備,對我們就是最大的獎賞,而陽明的老師素質很高,很值得我們一起為高等教育來努力。 訪問當天,程老師帶了一本書與我們分享:「哈佛經驗:如何讀大學-菁英學生暢談怎樣善用大學資源」,他極力推薦說:「每當我在輔導學生有疑問時,就經常翻閱這本書,這的確是一本輔導學生的指南」。在此,他也推薦給所有的導師。
 
 
 
 

【97學年度優良導師】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歐月星老師

 
image
愛,就是用行動陪伴他們走過一段年輕歲月 - 醫技系 歐月星老師

醫技系歐月星老師擔任醫技系導師已長達23年,今年擔任醫技系二年級的導師,她亦師亦友的風範,深深影響他的學生們,一路走來,挫折難免相伴,但歐老師不畏艱難,愈挫愈勇的態度,從挫折中深刻體會用行動當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後再從中教導,成效會大大不同。

問:擔任導師的23年中,您的心路歷程及其中的酸甜苦辣?
答:20年前帶的學生大部份是認識的學弟妹,大家原先就互有認識,比較沒什麼困難,後來的學生,一方面年紀漸漸有差距,而且打從見面開始就是師生關係,不似之前帶學弟妹那種親密。以前我認為應該把學生當家人,凡事以「為他們好」為出發點。但是往往期望愈高,失望也愈高,經常會為學生的不努力、不長進而生氣,常常板起臉孔來訓人,漸漸地師生關係變得緊張疏遠,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是很鬱悶挫折的,一度認為自己不適合擔任導師。但我不服輸,因為擔任導師是我自己心甘情願的,也一直很認真努力,最後我發現很努力不代表有很大的成效,而是要隨著狀況去調整,從失敗中站起來,告訴自己「若沒有壓力,就不會有改善」,遇到挫折要能善用學校圖書館及心理諮商中心的資源, 並且適時向其他導師前輩請教,適時地調整改變心態與做法,這樣的改變,不僅改變了師生關係,自己與家人的關係也相對獲益,原先我要求學生與自己的孩子都很嚴格,我認為把他們教好是我的責任,但他們感覺壓力很大,後來我開始改變,不要期望鞭子一打就會立即見效,而是用陪伴建議的方式,給學生和孩子彈性與空間,他們自己經歷過便會找到答案,這轉變對我來說是心靈及生命上很大的成長。

問:您認為每一代學生的改變歷程是否影響您擔任導師的心態?
答:其實每一代學生都不一樣,導師必須不斷地做調整因應,我們常常說現在的學生愈來愈不刻苦耐勞,抗壓性差,不好帶。 有一位心諮商老師告訴我:「有關係就沒有關係」,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為了因應現在學生的特質,於是我換個心態「不要把學生當家人,而是當朋友」,這樣彼此的壓力會比較小。 我從認識學生做起,先跟他們做朋友,在他們剛來到一個新環境的狀況下盡可能去陪伴他們。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慢慢地學生就會把我當朋友,重點是關係要建立好,後面的教導作用就會較容易發揮。此外,我們也不妨換個角度去看這些年輕人,在很多方面他們常常是勇於突破很有創意的新人類,這樣一想,對於他們和我這種LKK很不一樣的地方也就不覺得那麼格格不入了。

問:擔任導師期間,是否有令您印象深刻的回饋?
答:其實陽明的學生很乖,只是表達方式比較含蓄,學生記得我,就會讓我覺得很感動,代表我沒有白花力氣在關心他們。例如:有些學生畢業後出國,回來台灣只有短短幾天卻會抽空回來看我,讓我知道他的近況;有些學生雖然人沒到,但是會寄卡片給我;有時我去參加外面的學會或年會,有些學生會主動走過來跟我打招呼..這些就是最好的回饋。

問:您認為學生經歷過服務學習後是否有轉變?
答:從學生的報告中,可以看到有轉變,例如:有位同學去參加華山基金會園遊會的志工,在反思時說到,他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很少,甚至一言不和就冷戰不說話,但在活動中看到老奶奶沒有家人陪伴時,他自己就感覺很慚愧,反省到自己很少與父母連絡;另外,972學期時,有同學帶過動症及自閉症的小孩去郊遊,雖然覺得累,當他們看到小孩子跳上跳下的不好管,就反省到自己有時不聽話,一定也讓父母很苦惱;有同學去做病歷室的資料管理,雖然認為枯燥乏味,但還是體會到看似枯燥乏味的例行工作也很重要。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換一個角度做事情,就會反省到自己的不足。

問:您認為導師新制前後帶領學生的差別?及對現行導師制度是否有任何建議?
答:近年來學務處很重視導師工作,現在的導師新制較有制度及規範可依循,對願意擔任導師的人來說,現行的作法感覺較受重視,以前是完全看自己想怎麼做,但現在這是全面性的工作,當看到別人這樣做,自己會覺得也要跟進。且現在是課程制,需要排課表,學校又有很多很棒的活動,可以排進課表中,與同學的關係可以經由這些活動更加深入。 但是好還可以更好,目前導師工作在教師評估中所佔的份量並不高,我的建議是應該有多元評估的管道,研究傑出者就以研究為重,教學為輔;特長教學服務者就以教學服務為主, 研究為輔,因為拿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人是不公平的,大學也不應該只看重研究,目前陽明的教師評估雖然有分研究類、一般類、教學類,但事實上非共同必修科的老師要達到可以選擇教學類的標準是很困難的,幾乎等於沒得選。

問:您對今年第一屆優良導師制度是否有任何感想及建議?
答:這項制度對導師是很大的激勵及肯定,每個導師都有他的特點,我沒有比任何人做得好,只是運氣比較好而已,我想鼓勵所有的導師,有沒有得獎的得失心不要太重,因名額畢竟有限的,我們有非常多認真優秀的好導師,要學會給自己肯定及鼓勵,看到自己在生命的長進才是最大的收穫。

問:您是否願意分享任何話及經驗,激勵老師們有更多的投入在學生輔導上?
答:與其抱怨現在的學生,倒不如陪伴關懷這些年青人,讓未來的他們也能關心陪伴我們的下一代,讓已經十分功利的社會多一些溫暖與關懷,應該是一項非常值得的投資。 跟這些年青人站在同一個立足點上,給他們建議,這種方式對他們的幫助比較大,站在老師嚴格要求的角度會比較困難。醫學系老師們常常說:「現在的學生是我們未來的報應」,未來他們都是社會的中堅份子,他們的好與不好,是社會大眾要一起承擔的,包括我們。導師工作永遠是良心事業,就算有再明確的評估,它也很難完全呈現每個人所花的心力,既然選擇當導師,就不要太在乎外在的環境,堅持應該做的,讓自己心安理得。 最後也提醒導師們關心自己,有健康快樂的導師才會有健康快樂的學生。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