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學生對學問的愛好、對道德的堅持、對國家的忠誠、對鄉土的保護 - 生科系 程樹德老師
生科系程樹德已擔任了10年導師,曾任醫學系及生科系的導師,今年擔任生科系一年級及三年級的導師,特別的是,程老師創設陽明大學蝴蝶園,不僅培育同學以愛孕育生命,更是從中教導學生生態保育的觀念,他謙和又熱情的態度,讓學務處的四方空間也隨之活絡了起來,這場專訪,就從親切的問候開始。
問:擔任導師的10年中,您的心路歷程及其中的酸甜苦辣?
答:其實當導師是一件快樂的事,喜歡當導師的人除了喜歡教導同學知識外,更 喜歡與同學接觸。因為當導師其實是讓「老師」這個角色最容易被滿足的。當我聽到學生申請到目標學校,功課有所進步,或偶爾打電話或回來看我,讓我知道他的近況,這就是最好的回饋。
問:擔任導師的過程中,是否有經歷過很大的挫折?
答:沒有。因為師生間的關係不太有強迫性,不像是父母親對子女,期待關係是很高的。我們當然希望學生在道德上有所長進,但他若聽不進去,也只能用勸勉的方法,不要用「威權」的方式,畢竟他已經是大學生了,他該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問:帶領醫學系學生跟生科系學生有何不同處?
答:這兩系職業的要求不同,醫學系學生的未來生涯較固定,在生涯輔導上較不需操心,「培育品格」是比較需要關注的;而生科系的未來較多元,在課業輔導上需花較多心思。
問:您創設陽明大學蝴蝶園的心得與未來發展?
答:感謝吳妍華校長、許萬枝副校長、姜安娜學務長、魏燕蘭總務長的幫忙,讓我可以有這塊地方建立網室。蝴蝶園空間不錯,一個半自然半人工的地方,有很多蜜源,又不會太暴露於太陽之中,在這裡,蝴蝶可以交配產卵,與自然環境相互撘配。而我從小就喜歡蝴蝶,這也是我讀生命科學最重要的動機。我認為蝴蝶園可以引導學生一個全新的觀念,讓學生了解台灣就有很好的天然環境,可以自己做研究保育,不需外求研究題目,本地的材料就很有價值,這也是促使生科系的學生往本土教材、生態保育及環境維護的方向前進的誘因,且做好環境維護及水土保持,天災來臨時就比較不容易發生山崩、土石流。在服務學習上,我們會持續做蝴蝶園這個主題,現在雖是秋冬,仍然要繼續種蜜源、食草等紮根的工作,至春天時就可以設計各種實驗來做。
問:帶領大一學生與大三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何不同?
答:差別很大,大三學生開始要準備自己的課業,未來的事業,態度比較沉潛;大一學生則較浮動,看到什麼東西都很新鮮。大三的重點在課業指導,大一的重點則放在培養他們互助合作、生活能力及道德方面。
問:您認為生科系的導師制度運作情形如何?
答:生科系的課程設計是有制度的,每一班有六位導師,其中一位擔任主任導師,負責協調,其他老師則配合,這樣照顧學生較細緻周全,大約一至兩週就可以記住全部學生的名字,接下來就可以進入互動熱烈的狀況,擔任生科系的導師稍微有點辛苦,因為要固定上課,指導他們作共同的研究,自己親身投入很多時數,有時還要自己帶他們去玩,但收穫很多,一批學生跟著我們,就如同我們的小孩,我們可以持續關注他們,這種關係是一般的課所得不來的。
問:您認為導師新制前後帶學生的差別?及對現行導師制度的看法?
答:導師新制較具結構,雖加重老師的責任,但對全校學生大有好處,之前的導師制結構較鬆散,老師帶學生的方式很自由,但我那時花在帶導生的時間不多,見面時間也不多,雖然師生關係也不錯,但相較之下則比較不深入。
問:對學務處現行所推行的服務學習制度有何建議?
答:我非常肯定服務學習活動,同學在服務學習的前後是有差別的,服務的經驗與感動會存在同學的心中一輩子,雖然做服務學習的確要比之前花較多心力,但對導師生來說不算很大的負擔,因為是直接進入套好的模式中運行。
問:今年獲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對這樣的制度有何想法或建議?
答:我很高興也很肯定有「優良導師」這項制度,這是很大的精神獎勵,自己的辛苦若能獲得同儕及領導們的讚許,是當老師的一個榮譽,一個人努力工作最大的快樂及獎賞。
問:您是否願意分享任何話及經驗,激勵老師們有更多的投入在學生輔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