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103學年度優良導師 - 護理系 楊秋月老師
以自身經歷同理學生的導師 --護理系楊秋月老師
專訪前的小插曲…… 一進到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台大大的螢幕,老師一邊招呼我們,一邊解釋這台大螢幕的作用。原來,這是老師為了用來和研究生、導生面談,確認修課進度及成績狀況用的,系統上學生的操作介面和老師的不同,藉由螢幕間的連線,老師可以更清楚看到同學的使用介面,並且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資料夾。老師說,雖然這是學生需要對自己負責的,但老師若能多提醒,對同學來說是很有幫助的。
沒多久,老師研究室電話響起,原來是醫院來電聯繫下周實習的相關事項,老師十分仔細的確定各個事項,就為了下周學生實習時能夠萬無一失。這兩個開場的小插曲,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老師對學生們的用心,能獲得優良導師實在是實至名歸。
以自身為教材,鼓勵導生投資自己 老師的成長歷程並非十分圓滿,幼年時父母離異,從小便由外婆帶大,一直到國一外婆過世,母親才回到家裡同住。國三畢業後,老師考上護校,獨自北上念書。護校畢業後,開始從事護理工作,也是從那時開始自食其力的生活。工作三年左右,也讓老師充分感受到對知識及學歷的渴望,於是回到校園繼續念二專。二專畢業後,又回到護理師的崗位上工作了三年,之後又插大在職進修念大學、碩士。民國84年再度回到職場上,是在輔大的校園任教,89年再度在職進修念博士,在輔大待了十五年,接著,來到陽明已是第六個年頭。老師的這段求學生涯,即使工作再忙碌再辛苦,卻從未放下書本,停止對知識的追求,常常利用公餘的時間念書,並且一路念到博士畢業,這點真的令人十分敬佩。 老師回想從小到大思想的轉變,小時候會感嘆家庭環境,無法像別人的家庭完滿,也無法像其他人擁有那麼多的資源,直到出了社會,當了護理師、老師之後,開始感謝這段對其他人也許難以回首的經歷。因為這段經歷,每當面臨困難、挫折時,也變得更有勇氣,總是告訴自己,這些問題跟小時候的創傷比起來,並不算什麼。成長家庭的不健全,讓老師更能同理那些缺乏資源的學生,也因為同樣曾經歷過苦日子,老師知道他們需要有人拉他們一把,才不會那麼孤單。 因為老師本身就是在做精神科的研究,所以有些學生會來找老師談自己面臨的家庭問題或是自己遭遇的困難,老師總是會用正向樂觀的態度向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讓孩子們也能用正向的思考,現在是最苦的時候,以後一定會比現在好,也從老師的經驗中,看到未來的希望。 對老師來說,因為有了這些學生,才讓人生經驗更加豐富,相對的,自己的經驗是一個能鼓勵學生們正面思考的教材,二十歲以前也許可以怨自己的父母,但二十歲以後也許該學習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自己的人生打拚。 老師說,每一個學生都是關鍵。學生的一言一行及回饋,讓老師不停的微調自己,有些學生和老師無所不談,但也有些學生比較慢熟。老師打趣的說,這些學生比自己的小孩還聽話,老師說的話會賣帳,但自己的孩子偶爾還會頂個幾句。老師很喜歡學生們和他聊聊心事,或是聽聽學生給的建議。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故事,這些孩子需要的是陪伴或者提供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對老師而言,同學願意說說心裡話,就足夠感動、感謝了。 老師從輔大到陽明,帶過這麼多學生,最令老師感動的大概還是收到學生的回饋吧!有學生因為和老師深談之後開始改變自己,願意多花時間在「投資自己」,也有畢業的導生工作滿一年回來跟老師報告自己有達到承諾,無論自己在醫院碰到什麼樣的問題,都還是咬緊牙關撐過了。學生們或許不知道這些簡單的承諾在老師心裡會起多大的漣漪,但我們當天採訪時,深深感受。
服務學習,學什麼? 老師曾帶領過學生去體惠育幼院及靈糧堂做服務學習,也是基於老師的生命經驗,若有人能去陪伴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對這些孩子會非常的不一樣。剛開始,有學生認為如果不能長期服務,時間一到就走,反倒像是自己去被服務,對這些院童來說,又是一次心靈的受創,但老師用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不停的有學生去做服務,這些孩子就能持續有大哥哥大姐姐去陪伴,也多少彌補一點這些孩子父母缺席的遺憾。 藉由服務學習,老師也用另一種方式帶領學生思考。今年決定不繼續在體惠育幼院服務,當時老師和學生們進行了一場角色扮演,揣摩該用什麼方式告訴院童,才不會讓他們感覺被拋棄。要怎麼告訴孩子們,大哥哥大姐姐的服務即將結束?要怎麼說才不會讓孩子們自責、懷疑自己不乖?這樣的過程也讓學生們體會到弱勢家庭孩子心靈上有多麼容易受創,而自己又有多麼的幸福。 這學期學生決定去動物之家,對老師而言也是很大的挑戰,其實老師本身也十分的怕狗,但第一次和學生去做服務,第一次帶著狗兒去散步,老師說,自己也跨出一步了! 在服務前,動物之家的工作人員為學生作簡單的志工講習,說明注意事項。遛狗時,有狗兒太開心一直往前衝,學生拉不住,老師上前幫忙,並且提醒講習時說過,若是狗兒衝得太快,就要稍微拉住繩子,示意牠們放慢速度。從這次的經驗中,也讓學生們學到,對動物的服務並不比對人的服務簡單,人可以對話,但狗兒卻必須用其他方式讓牠們明白。老師說,服務學習的重點,應該是讓他們從中學習,因此建議服務學習的時數可以拉長,或者至少分成兩次服務,第一次去的時候也許還不了解該怎麼做、或許還有點不適應,但再去第二次才能有修正及調整的機會。
以學生的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 老師說,陪伴、支持是很重要的,推心置腹、設身處地的為學生思考,如果遇到和學生利益相衝突的事,還是要以學生的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保持年輕的心,無論學生說什麼,都要明白這個問題對學生很重要,並且慎重其事的去面對。 雖然面臨升等及論文的壓力,但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假日寫論文,也不願壓縮屬於學生的時間。老師今年帶領學生去醫院實習,學生剛到醫院,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為了讓學生能更快進入狀況,還另外找了和學生共有的空堂時間,教學生個案報告的撰寫,這並不算學分,甚至沒有鐘點費,但老師還是願意如此,準則是以學生利益為優先,真的一點都不誇大。 但老師偶爾也有沮喪挫折的時候,有時候和學生約好見面時間,但學生卻沒有出現,老師心中便開始災難性的思考「他是不是不喜歡和我面談?」、「他是不是不喜歡參加活動?」但往往都是想得太多,學生也許只是一時忘了也或者是臨時有事。老師笑著說,很多瓶頸和挫折常常是自己饒不了自己,只要給學生一點空間,給學生多一點包容,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老師說,人會犯錯,但重點是從錯誤中學到什麼,不要因為一次錯誤就全盤否決了這個人的價值。 學生常常有很多活動,有時候想要找個時間大家聚餐就要討論很久,討論完可能還是會碰到臨時有學生不能到,這種時候,老師就會拉長聚會時間,從會晚到的、要早走的學生時間中找交集,讓大家都能參與到聚會。 除了提供關懷溫暖,老師也積極的為學生找資源,像是申請獎學金、尋找工讀機會等,護理系是個大家庭,系助也會幫忙留意有什麼資源可以提供給學生,聽到這裡,真的很令人羨慕!護理系今年能夠拿到績優學系,真的當之無愧。 老師也分享了導師輔導活動費的運用方式,去年老師利用聚餐完剩餘的經費,為導生組的同學做了一人一個專屬的馬克杯,學生們收到都很開心,也因為有自己導生組內專屬的東西,也增加了團隊凝聚力。老師已經開始苦惱怎麼使用今年剩餘經費,也已經和學生們約好期末要一起去騎腳踏車,學生們想必都很期待吧!
老師來到陽明六年,每年的導師工作坊都不缺席。專訪中,老師也提到每年導師工作坊專題演講的講師,演講的主題及內容都十分有幫助,老師將獲得的訊息活用於實際的輔導,也獲得不錯的成效。老師說,他十分推薦前年的講師「盧蘇偉」先生的書籍,老師並不只一次聽過他的演講,還拜讀了多本著作,深覺受益良多。
在訪問的最後,我們簡單的參觀了老師的研究室,有學生寫給老師的卡片,還有以前學生為老師畫的婚紗照肖像,每一樣老師都視如珍寶、如數家珍,無論過了多少年,老師都還是好好的珍藏著,對所有的老師而言,最珍貴的,大概就是學生的心意吧!我們還像挖寶似的在老師研究室裡東看西看時,老師已經拿出厚厚的學生資料本,查看接下來和學生晤談的時程了。老師的用心,真的讓我們都大為嘆服,也難怪獲得學生如此高的評價了!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