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102學年度優良導師 - 醫學系 游麗如老師
將心比心,猶如學生在台北的媽
-醫學系游麗如導師
醫學系導生制的變遷:圈成一個最緊密的圓,凝聚導師生小組的心 此次是游麗如老師第三次帶導生,游老師在前醫學系主任陳震寰老師初推動導師制度時,就擔任了第一屆的導師。起初帶第一屆導生時,游老師才剛從美國歸國任教,受到生化所助教陳美雪的鼓舞,決定嘗試帶導生,陳助教非常認同導師制度的理念,認為能有人陪伴、帶領這些孩子都是好事。然而,在醫學系第一屆的導師課程中,每個導師需要帶15個導生,又只有一個學期的導師課程,儘管游老師會陪伴同學們一起去騎腳踏車、聚會,還是深恐自己無法一一認識每個同學,由此可見游老師對導生們入微的關心!在帶第二屆導生時,醫學系已改為大一、大二共四學期的導師課程,課程時間多了,自然就比帶第一屆導生時更容易和導生熟稔了。 自有導師制度後,醫學系每個月便會舉辦一次導師間的午餐聚會,會中大家可提供對導師制度的一些建議及看法。也是在這樣的聚會中,有導師提出一次帶15個導生實在太多,最理想的導生人數應該是吃飯的時候剛好可以圍成一桌,而這也是導師制度的目標:「把學生圈成一個緊密團結的圓。」游老師第二次帶導生加上自己總共十個人、第三次帶導生加上自己剛好變成一打,游老師說,這樣的組合真的很不錯!老師十分肯定醫學系在推動導師制度的用心,老師之間因為幾乎都是同一批老師帶著學生一路到大四,關係也更加緊密,有什麼有意義的課、有趣的想法都會互相交流,就像是當兵所形容的「同梯」一般親近。游老師建議,或許也可以讓導師們多認識其他科系所的導師,促成各系導師間的交流,就像導師會議常常提到的「有見就有親」,有交流也就容易親近。
以自身的經驗,用心體會學生的感受 游老師回想自己的高中時代,因為家住得遠,都是晚到學校又最早隨車隊離開的學生,因此,和同學及老師都不太親近。直到高三那年,在偶然的機緣下留得比較晚,一天,時任班導的謝老師關心的問候,讓游老師心裡十分感動,也更加努力在課業上。游老師說,對學生而言,有時候老師輕輕的一句關心問候,遠比在刻板課堂上教授知識,有著更深的感觸及感動,學習成長的過程,能有個關心自己的老師或是朋友的支持與陪伴,是很重要的。
老師提及,陳震寰老師當時在推動導師制度時曾說:「這些孩子都是來自各校的菁英,來到陽明後,有許多壓力需要抒發,如果還用名次看待事情,則第120、130名的學生,該如何承受呢?因此,如果能有老師、導師或要好的同學,讓他有歸屬感,不讓他在學校內形單影隻,可以聽他抒發心情,一定可以幫他渡過難關。」游老師十分認同這些話。游老師表示,自己也曾經因為壓力而迷失,更能深刻體會這些孩子們面臨的壓力。有少數孩子因為各方面的壓力跨不過去甚至會想不開,如果能有一個傾訴的對象,讓他有個抒發的出口及依歸,真的是一件好事,因此當時醫學系決定將導師制度及課程綁在一起時,游老師是舉雙手贊成。
用家長的角度思考 這一次帶的導生,剛好和游老師的孩子差不多大,帶起來更加親切。因此,游老師站在自己身為家長的角度對待導生,只要孩子在學校有人關心,相信做家長的都會很開心,自然的,游老師也對導生們更加愛護了。 過去較羞澀保守的世代,孩子們很難去摟著爸媽表達自己的愛,但是這個世代的孩子卻可以和導師如此親暱,游老師從自己的孩子及導生們身上體會到了這一點,這也是當導師可以有的小小幸福。在今年的親師座談會,游老師的導生組中,一共有五個學生的家長參加,當有家長提到想加入孩子的Facebook又怕被封鎖或隱藏訊息,游老師半開玩笑的說,這些家長都應該羨慕當導師的人!因為,導師能分享到同學們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與喜怒哀樂。 這些年擔任導師,游老師不只和導生們保持緊密的關係,也和一些導生家長有著聯繫。很多孩子一旦在外念書,便很少打電話回家,即使家長打電話給孩子,孩子的回應大多也都以「很忙」、「沒什麼事」、「很好」搪塞,導致對話很難進行下去。曾經有一位導生家長由系助的轉介連絡上導師,每隔一陣子就打電話給游老師詢問孩子的狀況,那位家長每次透過電話了解到孩子的最新動態,都會很開心,家長的肯定與讚許,也讓游老師對導師制度更加肯定。現在,游老師的孩子在台中念書,和許多導生家長一樣面臨孩子「離巢」,便更能體會這些家長的心情了。有鑑於此,游老師總是時不時的提醒孩子們要打電話回家或回家和父母親聚聚說說話。
用愛耕耘,收穫更豐 在資訊流通方便的時代,游老師起初聽聞Facebook會讓人沉迷或上癮,因而有些抗拒不想使用。然而,帶到第二屆的A7導生時,同學們都是使用Facebook作聯繫,於是老師只好請導生做Facebook教學。導生們建立了自己的群組,也讓老師可以更快速的了解學生、並且知道學生的動態。游老師說,善用Facebook,它真的是一個很不錯的聯繫工具。 提起第二屆帶的A7導生組,游老師剛看到名單全是大男生時,覺得有點緊張,不知道該如何帶他們才好。然而,這也讓游老師第一次體會到,原來男生也可以這麼貼心!當二年級再加入一名女生,這個群組就更活潑了。每年老師的生日,這些孩子就會給老師許多的驚喜,今年,這些學生雖都開始到醫院見習,接觸的機會比較少,老師生日那天,他們還是做了一支影片傳遞他們的祝福,讓游老師十分感動! 今年暑假時,感情好的A4導生相約去旅行,環了半個台灣。行程規劃時,游老師還叮嚀孩子們要多顧及家長的想法,在交通安全上,不要讓家長們擔心。帶A4導生這段時間裡,特殊的節日(聖誕節及教師節等) ,這群貼心的孩子們總會寫寫小卡片,送小禮物。只要出去玩,也常會有人帶著小禮物回來送給老師。游老師謙虛的說,只要孩子們能感受到老師的用心就足夠了,其實自己的收穫比付出的還要多。
陽明賢伉儷,雙雙獲得優良導師及良師益友 今年游老師及老師的先生生科系陳俊銘老師雙雙得到優良導師及良師益友的殊榮,夫妻間對待導生的用心,真的讓人十分敬佩!
游老師比較生科系及醫學系導生制度的差別,生科系每個學年度都會更換導師,醫學系則是直接帶到大四,也因此,醫學系導生和導師的關係相對的緊密,生科系則是讓每個導師都能有認識所有學生的機會。
平時在家裡,游老師就時常分享與導生間的互動,和導生聚餐陳老師也常常伴隨左右。由此更可見,游老師夫妻間深厚的情感,對導生的愛護,以及樂在與導生互動的喜悅。
最重要的群體,一個都不能少 游老師說,這屆帶的A4導生組整組的向心力很強,他們也很珍惜群體的情感,帶起來是非常開心的。這些孩子對這個導生組很有認同感,每次拍照都一定要比A4的手勢,是很難得的群組。游老師謙虛的說,這些都是同學自身的力量,並非因為導師的影響。
游老師表示,一開始就要讓同學們有認知,整個群組是很重要的,一個都不能少,大家就會互相支援。例如今年導師會議,烘焙社協助製作教師節禮物,但烘焙社只有幾個幹部參加,人手實在不夠,而社長就是老師的導生,偶然在導生課時提及人手不足的問題,就有其他導生願意站出來幫忙。對於導生們互相幫助、扶持這點,游老師毫不意外,並引以為豪。游老師得意的說,只要導生碰到什麼困難,其他導生都會鼎力相助,不只課業上一起成長,連生活上也是互相扶持,家長也認為導生組給了孩子很正面的力量。
游老師說,醫學系的學生個個資優,任何事情只要願意花時間心力,就沒有什麼是難處理的。過去,有導生撥電話給老師分享自己的心事,對父母親說不出口的話,對導師反而容易傾訴,像個大朋友一樣。游老師總是會提醒孩子們,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關關難過關關過,跨出去就好了,無論如何老師都會在,隨時都可以找老師分享自己的喜樂與哀愁。
此外,游老師很感謝學校提供豐富的資源給導師,讓老師們在帶導生時能夠運用。在帶大一導生時,游老師會利用導生時間帶著孩子們認識學校環境,像是山腰上的家、圖書館、老師的實驗室及軍艦岩等,讓學生初入學時,就能善用校內各項資源。這些年,學校、學務處及山腰上的家也分別舉辦不同主題的演講及活動,讓老師們與導生一起聽演講,豐富知識,擴展生活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試前游老師還會陪著導生們到圖書館的討論室念書,一起衝刺呢!
服務學習 校園植物資訊化辨識 游老師帶領的服務學習十分特別,是針對校園內各式各樣植物的分類以及資訊化的辨識。這項重大的任務,可是導生們自行討論出來的結果呢!蒐集資料並不是問題,但要將這些資訊電子化可就不是易事了,為此游老師特別請了生科系的楊念中助教來教導生們寫程式。只是,課綱排出來後,發現要做這樣浩大的工程終究不是上幾堂課就可以輕易上手的,碰到許多挫折及經過多次的討論,導生們一度想要放棄,但想到楊助教的大力協助,又覺得不能如此不負責任。最後的結果,這些善良體貼的孩子們還是決定持續的做下去,只要有時間就會去蒐集資料及拍照。游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常常被說是草莓族、水蜜桃族,但她從這些孩子身上看到的並非如此,只要該負責、該承擔的,這些孩子們還是有能力一肩扛起來,有計畫地逐步完成該做的事。
提及自己的導生,游老師侃侃而談,認為與導生的互動,分享他們的青春活力與熱情,是她在研究及教學壓力下很好的生活調劑,臉上盡是溫暖愉悅的笑容。從游老師及導生的相處上,不但可以感受得到老師願意花時間心力陪伴學生的熱忱,也見證了陽明導師制度的成功。
![]() 瀏覽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