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Google  

專訪100學年度優良導師 - 物治系 王子娟導師

創造學生成功經驗,像媽媽般賞識每位學生-物治系王子娟老師

 

留著一頭短短的捲髮,臉上總帶著一抹淺淺的微笑,全身充滿著源源不絕的正向能量,看到她就會覺得整個空間氛圍宛如出現了溫暖的陽光;與她聊聊天,能將陰霾一掃而空,她的歌聲溫柔清亮,如黃鶯出谷,她的笑聲燦爛開朗,感染身邊所有人;她總不忘記給學生創造成功的經驗,給出有力的支持與肯定。鼓勵學生體會生命的美好,創造年輕生命無限可能,這就是物治系學生口中所說的子娟老師。

  

給學生最大的支持與賞識,與他們共同累積快樂與成功的經驗

 

 

子娟老師從小立志當老師,這個志願是曾任國中訓導主任的父親所給的影響,父親認為老師的收入穩定,生活又有保障,這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普遍的想法。子娟老師也很認同這樣的志向,因為看見爸爸和同事們工作得蠻快樂的,除了在課堂上有威嚴可以管學生之外,在辦公室裡還可以彈吉他唱歌,真是個不錯的職業。眷村長大的子娟老師,因為家境並不富裕,所以時時激勵著自己,思考著下一步該如何走,才能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又能達到父母親定下的目標。她的求學過程是順遂的,雖然在放棄師專就學機會去念高中時,心中質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但是父母親支持她,勇敢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然後全力以赴。她很感恩在生命道路上,父母的激勵、貴人的幫助,讓每個抉擇後努力的自己都能達到設立的目標。她很欣慰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完成當老師的夢想,來到陽明大學任教,讓父母同感榮耀。每每回想這一段成長歷程,就讓她感謝過程中所有遇到的人與發生的事!

 

子娟老師從民國80年在陽明物理治療學系任教,就開始擔任導師,在她第一年帶領的導生中,有一位導生於多年後的同學會上提及一個二十年前的往事,當年子娟老師陪著她與他人因某爭議事件召開協調會時,老師猶如她的媽媽護衛著她,在對方說出這名導生是單親小孩所以沒家教等不得體的話時,子娟老師當下正義凜然地要求對方立刻向她的學生道歉,當時的感動心情讓這位導生久久無法忘懷,迄今子娟老師早已忘記這回事,但導生仍然感念不已老師所給予的支持力量。

 

雖然子娟老師在物治系學生心目中一直是位好老師,但真正開啟她對生命教育有更深刻認知的機緣是在民國98年,她參加圓桌教育基金會舉辦的師鐸營以及在後續擔任志工的歷程中,重新檢視自己的生命狀態,在深刻的省思與覺察中重整了生命。在升等、研究的壓力籠罩下,找回生命的價值與教育的初衷,圓桌的理想成為她在人生路上的重要指引。從那時起,子娟老師開始真正地覺察自己與覺察到學生的需要,也發現當自己很正面、很快樂時,才有能力真心付出愛與關懷給學生,此覺察能力開啟了她巨大的能量,賦予她更大的能力,給學生最大的支持與賞識,並與他們共同累積快樂與成功的經驗。

 

 

真心將學生當成朋友付出關懷

 

子娟老師認為對待學生的方式要從以身作則做起,先要從發生中不斷修正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修到最後成為「真」,亦即可以真誠、真心地關懷學生,讓每位學生都可以感受到「用心」對待,而非只因為擔任導師才勉強自己這麼做。如果只是因為制度的規定去規劃導師課程,很容易就覺得累;若是真心將學生當成朋友來相處,雖然需要花時間陪伴,但因為對每位學生充滿好奇,就會感覺到認識一個個獨特的生命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因此,子娟老師希望自己成為學生課堂之外願意靠近的人,而靠近學生的最佳時機就是參加學生的活動,真誠地與學生交流互動,就是表達自己的關心與支持的最好方式。課外活動對學生而言,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舉凡球類競賽、全系大會、授證、校內外服務學習等等,都是可以靠近學生、累積共同回憶、享受生命精彩的機會。除了校園活動之外,子娟老師喜歡邀請學生到家裡玩,與他們在沒有壓力之下,像朋友一般毫無禁忌地促膝長談。此外,邀請學生與她一對一單獨出外用餐,營造深度談話的氣氛,則是讓她更專注地瞭解每一位導生的機會。多年下來她發現這麼做會讓自己成為最大的獲益者,因為在體會每個不一樣生命的美好中,學習他們的優點,自己的生命能量也得到提升。

 

曾有位學生因為所讀科系與志趣不合,經常鬱鬱寡歡,雖非子娟老師的導生,但子娟老師憑著過人的觀察力,洞悉學生的情緒與想法,以知心好友的心情與她深談多次,引導她去嘗試她所想挑戰的事物以及激發她的正向思考,漸漸地,這名學生不再輕易掉眼淚,取而代之的是一顆堅強勇敢的心,悲觀的思考模式逐漸被積極樂觀所取代,而變得開朗許多。這名學生表示,「子娟老師是我心靈上的復健師!」在老師身上,她所看到的是一位謙遜的強者,不但熱中於教學的良師,更是在許多方面值得學習的榜樣,「她的樂觀改變我的思想,她對生命的關懷更是我應該要學習的態度!」

 

 

另有位同學表示,他爸常開玩笑說,子娟老師比家長們還關心他們的小孩;在同學抽屜裡珍藏著一張A4大小的紙,那是子娟老師在導師課程中,要大家互相練習當同組導生的「鏡子」,對每一位同學寫出他的「樣子」,然後老師會以不記名的方式整理成一張紙給主人自己看,讓學生能看見同學眼中的自己而能深刻地反思並做修正。老師對每位導生都至少會有一次一對一的聚會,聊學生的心事或夢想,找出學生真正的目標,並給他們方向和實踐的勇氣,老師說過:「不要把『做自己』掛在嘴邊,因為你可比你想像的還要更好。」老師總是鼓勵學生不斷地吸收與學習,努力向前衝。老師甚至為此去參加超級偶像海選,為的只是要親自站在台上告訴學生,只要肯努力,夢想也並非遙不可及。身為重考生的這名同學常被以前的朋友或長輩問,會不會後悔放棄原來的學校,選擇陽明,他總是說:「絕對不會後悔,陽明超棒!尤其是老師!」然後他會把子娟老師的事蹟講一遍,並帶著得意的微笑。

 

 

樹立正向思考、聆聽能力與表達能力的榜樣

 

 

在子娟老師的理念上,榜樣很重要;子娟老師表示,學生的樣子就是老師的樣子,如果老師是一副不苟言笑的樣子,學生也會在無形中被影響到,而變得嚴肅或桀驁不馴;如果我們希望他們的樣子是陽光的、正面的與快樂的,自己就要先做到那樣。還有另一項老師希望建立的榜樣是聆聽能力與表達能力,因為未來物治系學生都可能成為第一線醫療人員,物治師需要藉由耐心聆聽病人的述說來評估病人的問題,並以清晰的頭腦與表達能力,告訴病人問題所在以及該如何處理,所以子娟老師在導師課程內,均會讓每位學生有發言的機會,以訓練表達能力,即使學生的發言沒什麼重點,子娟老師還是會專注地看著他,用心聆聽並給予點頭肯定。

 

 

 

處理學生問題的重要原則是要能「柔軟而堅定」

 

子娟老師不僅關心全班,亦關心全系的學生,曾有位學生由於自尊心太高,因為修課的事不如意,得罪當時的助教,得理不饒人且自己落入情緒的低潮。子娟老師心疼如此優秀的小孩,竟然將錯誤放在自己身上,便以很柔軟的態度去陪伴他,與他深談多次,分享生活、生命的價值觀,鼓勵他應該為自己的理想往前走,不要與人意氣用事。當然,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退縮在自己的世界,不願面對壓力、不願做選擇的學生,即使導師要協助也遇到拒絕,子娟老師相信這是一種求救的訊號,做為老師的需要不斷拋出繩子,引導學生接受關懷、找回自信;此時,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也顯得格外重要。子娟老師期許自己,也許在生命教育上做好榜樣,能找到更有效影響學生生命的方法。「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能『柔軟而堅定』」,亦即面對所有問題時,對於他人的看法能有寬廣的接納度,但對於該做的事,還是要堅持做下去。

 

 

 

以導師生互動情誼,發揮對學生最大影響力

      子娟老師認為未來就業職場已無法僅靠學歷及能力就能出人頭地,「態度」才是最重要的競爭力。若要點醒學生許多重要的人生觀,在課堂上提出的效果有限,這時需要運用「導師存款」,也就是導師平時與同學相處時產生的愛與信任,這種交情越好,存款額度越高;而導師說過的話有可能讓學生在重要時刻想起,對學生產生正向的影響。導師制度即是希望建構這樣的師生關係,若導師認為這是為滿足學務處的規定,則會窮於應付而感到累,若導師能全然接受,並認同此制度,則導師會是最大的受益者。

 

  不久以前,陽明學務處邀請教育專家盧蘇偉老師來演講,聽完演講後,子娟老師獲得很大的啟示,盧老師的父親說:「不要在光亮處與人爭輝,要在暗角做個永續發光的蠟燭。」子娟老師期許自己未來還能做的更好的是盡心陪伴陽明的學生,尤其是生命狀態暫時處在迷失狀態的學生,給予他們支持與找到自我與自信。看來,不斷修正自己、往前邁進的子娟老師,已經開始設定她的下一個目標了

 

 

 

子娟老師 帶班心法小撇步

 

1. 理念:欣賞每一位學生生命的獨特之處;持續付出真愛,以分享生命故事來激勵學生勇敢經歷、尋找夢想、快樂學習。

 

 

2. 行動:


  
· 永遠給出最大的支持

 

  · 以鏡子哲學互相學習

 

 

 

  · 身教的實踐

 

  · 成為學生願意靠近的人

 

 

 

 

 

 

 

 

 

 

瀏覽數  
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
請輸入此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