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本年9月28日導師會議及10月21日神農坡之夜公開表揚「98學年度優良導師」後,課輔組將對這些受到學生愛戴的老師們,分別為醫學系張雲亭老師、物治系宋文旭老師、牙醫系季麟揚老師及護理系黃久美老師分期進行專訪報導,將他們與學生互動的經驗分享給其他的老師,期許陽明師生關係能更密切,營造充滿溫馨的陽明大家庭。
親切的笑容融化我們的心
99年10月28日於台北榮民總醫院第二門診大樓4樓「皮膚部」,醫學系的張雲亭老師已在門口迎接,身著白袍流露著親切又靦腆的笑容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張老師溫暖的笑容化解了我們初來乍到的緊張與不安,我們深刻體會到,原來保持親切的笑容就是學生願意靠近的原因!特別的是,民國76年畢業於醫學系的張老師,是同學們的學長,也是陪伴同學走過大學歲月的導師。
使用BBS,是年輕心態的表現
除了擔任本校皮膚科專任教授外,張老師亦兼任台北榮民總醫院的皮膚部主任,因此除授課外,長時間需在榮總處理繁忙的臨床工作,我們非常好奇張老師的導生們主要透過何種管道與他聯繫?張老師說:「目前主要是E-MAIL,因為我的導生成績大部分還不錯,也沒有發生事故或者適應不良的情況,所以同學較少跑來榮總找我,比較常需要幫忙的是寫推薦函。而因為帶了醫學系這班後,學會使用BBS,我也會每天上BBS看班上最近發生的事情。另外,學期初,我會邀請導生來這邊聚餐兩次,關心他們寒暑假的狀況。」張老師主動親近學生經常使用的BBS溝通平台,從旁關心學生生活的點滴,他的精神,時刻與同學在一起,雖與學生相差20來歲,但張老師的心卻是無比的年輕有活力!
主動表達關心,但把空間留給學生
與學生相處的秘訣別無他法,就是「主動關心,用心聆聽」!張老師微笑表示「我話不多,大多學生認為我話太少,在師生相處中,我通常扮演聆聽者的角色。」「話不多」的張老師,對他來說師生相處之道就是「聆聽」與「陪伴」。原來,能有一位用心聆聽的師長在身邊是學生的幸福!
若從臨床導師時期開始計算,張老師擔任導師已有11至12年的深厚經驗,然而,讓張老師最有感觸的卻是從大一開始帶的醫三乙這班(醫學系104級),不只是主動關心,用心聆聽,還要讓學生有空間去揮灑屬於他們的繽紛色彩,學生會比我們想像中的更能發揮潛力,「從大一開始帶,與學生的感情較深厚,目前的醫三乙班,我曾擔任他們迎新宿營的隨隊老師,參與他們的活動。現在的學生比起以往更有創意!策劃及分工都很完整,讓我很感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前1個老師要帶30幾個學生,現在的『小班制』則讓學生可以得到老師更多的照顧。」聽著張老師的分享,看著他精神飽滿的紅潤面容,讓我們一致認為,和學生在一起是讓張老師永保年輕的秘密。
喜愛戶外活動,樂於與學生分享
喜愛戶外活動的張老師表示,「希望1學期可以帶學生到戶外1到2次」,他的學生們非常喜歡以這樣的模式與老師分享生活,雖然因為時間難湊齊,沒辦法次次如願,但在張老師的熱情堅持下,張老師導生組曾在「天母古道健行」、「淡水騎自行車」及「數不清聚餐活動」中留下足跡,也因此歡樂導生組的名號不逕而走,由此可見張老師樂於用活動帶動導生組的向心力,從中貼近學生的心。「只要我們決定好時間,老師說他都可以配合!」「老師非常有冒險精神,且對任何事都充滿著好奇心,他經常鼓勵我們一起去戶外玩!」醫學系三年級林姝含同學,同時也是張雲亭老師的導生,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表達對老師的愛戴。在今年10月21日的神農坡之夜,姝含及另一名導生黃胤銘自願擔任向台下8百多位師生分享導生組心目中張雲亭老師,以行動向坐在台下的張老師表達誠摯感謝。
陽明的好老師風範,是可以代代相傳的
提到過往的經驗中,影響張老師日後扮演春風化雨導師的關鍵人物就是他在陽明的導師-羅時成老師,迄今,張老師仍與羅老師保持聯繫。這說明導師確實是具有影響力的領航手,引領著學生朝對的方向邁進,而這樣的精神,如同薪火相傳的火炬,用一顆裝滿愛與火苗的心,燃燒並照亮學生的心扉,代代相傳,影響深遠。
「導師新制的特點在於,在學生比較需要照顧的大一及大二時期,有規範固定的導師時間,這樣是合適的,雖然感覺彈性變小,但是我本身是很贊成這樣的制度。」張老師肯定現行的導師制度,提供充足及固定的時間,讓導師及同學互相了解彼此,老師也更能藉此知道同學的需要。
「台灣大學所出版的『因為我愛你-第一屆臺大優良導師的故事』就是一本不錯的書!」隨著訪談進入尾聲,最後,張老師推薦了一本導師心法,讓有興趣擔任導師及正走在導師路上的老師,參考運用。他認為最值得引以為傲的就是看著同學的成長,「這是讓我繼續前進的動力,在導師生活動中,曾有個學生分享自己初戀的過程,感覺就像聽自己的小孩分享。」張老師,帶著一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持續將溫暖、青春及活力散播給他的學生!